-- 改善医疗服务宣医在行动 --
在神经内科就诊
沟通有技巧
《健康报》专题报道
改善医疗服务宣医在行动
在我们的生活中,很多人都会遭遇各种健康问题,而神经系统的疾病尤其让人困扰。
神经系统疾病有其复杂性,常见的疾病包括脑卒中、炎症、帕金森病、肌萎缩侧索硬化症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。这些疾病通常病史较长,数年甚至数十年,症状反复出现或进行性加重。老年人经常合并其他疾病,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和语言表达困难等方面的障碍,给患者就诊造成一定的难度。不少神经系统疑难慢性疾病难以诊治,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。
面对这些复杂的病症,如何做到有效沟通,让医生准确了解病史并进行诊治,成为患者及其家属亟需解决的问题。今天,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就诊建议,帮助您更好地与医生沟通,获得有效治疗。
展开剩余74%文中插图由AI生成
就诊前做好资料准备
首先,要提前梳理清楚自身的不适症状以及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点。患者症状的发生、发展和变化过程,对医生诊断疾病十分重要。不同的症状和不同的病程,对应的疾病往往不同。就诊时,患者应尽可能准确地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先后顺序。如果症状描述不准确、先后顺序不确切,甚至前后矛盾,就会给诊断增加难度。比如,有的患者一开始说左腿无力3天,后面又说1个月前左腿走路就费力;还有的患者一开始说3年前出现左腿无力,后来又说3年前两条腿都有无力。这些差异明显的症状和病程,会提示不同的疾病,所以提前梳理好症状、出现时长及先后顺序,力求准确,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。
其次,要提前准备好前期辅助检查的资料和以前就诊的病历。曾在外院就诊的病历资料,尤其是住院病历,上面详细记录了以前的症状、化验检查结果、影像学等各种报告,这些资料的前后对比,有助于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。
有些患者觉得只要有影像片子的报告单就够了,片子没用就丢弃了,或者就诊时不带,这种做法是错误的。医生需要自己查看影像片子,并结合影像科报告,才能对相关疾病做出判断。例如,患者现在头颅核磁发现有异常信号,若与3年前的核磁对比变化不大,至少能说明这个病灶不是活动性病变。如果没有保存影像学片子,医生就无法对病灶进行前后比较。所以,建议患者保留好以前的全部检查资料,按时间顺序排好,就诊时尽量带全。
最后,提前汇总好前期服用过的药物名称、用法、疗效及不良反应。药物用法应包括单次服药剂量、每日服用次数、服用了多长时间。有些药物有疗程和服用时间的规定,疗程不足或服药时间不对,会影响药效。曾经服用的药物是否有效,也有助于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,并帮助医生选择后续的治疗方案。
如何沟通更有效
在就诊时,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描述应客观、实事求是,尽可能准确地把症状说清楚。医生问诊时,除了患者自己诉说的症状,还会问一些关键性问题,患者和家属要直接回答这些问题。例如,在怀疑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时,医生可能会问家属,患者晚上睡眠中是否有说话、肢体活动甚至坠床的情况。如果家属不了解真实情况,可以直接说“我们不清楚”,不要答非所问。有时家属会说患者睡眠不好,经常起床上厕所、老踢被子,这样的回答与医生的问题无关,不仅对疾病诊断帮助不大,还会延长诊疗时间。
另外,千万不要隐瞒病情。患者既往有哪些疾病、小时候或年轻时的身体状况、有无家族史等信息,对疾病诊断非常重要。
以家族史为例,它指家族中还有其他成员患类似疾病,这意味着这类疾病在家族中可能有较高遗传倾向。当医生询问家族中有无类似症状的成员时,患者要如实、客观地描述其他患病家属的情况,不能隐瞒。有些患者可能认为其他疾病与本次就诊无关,就说以前没得过什么病,但这些既往病史很可能对本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帮助。
神经系统疾病往往诊治困难,病程长、症状奇异、变化多,检查也复杂。所以患者就诊时,要携带以往所有的检查资料,面对医生的问诊和检查,如实、客观、直接地描述情况,方便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、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。希望每个患者都能在医生的帮助下,及时明确病因,减少重复检查,得到合理治疗,改善生活质量。
文章来源:《健康报》 2025年7月14日 第8版
发布于:北京市第二证券-股票短线平台-要配资股票配资网址查询-杠杆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